金句文案制造产品价值感的7大招式
一、齐白石10亿名画背后的消费原理
为什么深圳湾1号平均3亿一套还被挤破头都买不到?为什么国画大师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能拍出10亿元,成为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为什么很多网络课程在早鸟价就被人疯抢?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一种经济学概念——损失厌恶。这意味着当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因此,制造产品的稀缺性,诱发消费者的损止厌恶,成为优秀卖货的标配。
“稀缺”一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物品资源缺乏,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物以稀为贵”,稀少的才是珍贵的;另一种则是人为制造的稀缺,使某种物品提高知名度,并因此引发抢购。我在过去的文案创作经验中发现,制造稀缺性是每一个开发商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一些文案会使用“最后10席”、“读秒争藏中”、“不曾不再”等标题,刺激消费者内心欲望的骚动,甚至让消费者产生恐惧感,进而赶快下单购买。
二、7大招式,制造金句文案稀缺感
前面我们知道稀缺的类型与人类的消费行为原理,就可以合理地放大它的影响力,放到我们的金句文案中,从而制造产品的价值感,从而来获取自己正当的利益。
那么,如何制作金句文案的稀缺感呢?
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以下7种金句文案技巧:
1. 限价
价格是判断商品贵贱的最直观指标。追涨杀跌是人类的普遍行为,而判断商品是否涨价、是否稀缺,最直观的就是价格。在人们的购买逻辑中,标注的价格越高,就越少有人有能力购买;反之,价格越低则市场数量越多。网络课程的营销中,常常使用这一招。
例如:
《早鸟价即将结束:13200元7天走完南美》
2. 限量
当你的产品铺天盖地的满是,人们可能毫不在意;数量稀缺就是潜意识告诉消费者,我们供不应求,你再不买就买不了。比如限量版包包、特供版香烟、小米新发布的手机、捂盘惜售的商品房等等,都是用数量制造稀缺性和紧张感。
关键词:
独家发售、全国首发、原创版权等。
例如:
《每天限量100份,天天断货,这款网红茶总算被我抢到》
《一头牛仅供六客》——台塑王品牛排
3. 限时
在规定的时间内购买则享受到超越别人的体验,这就是限时的效应。人下单多少会犹豫,使用限时的金句,就是告诉客户要赶紧下单,买了不会吃亏。类似使用的方式有销售的最后期限、或明天就涨价了、或半价优惠仅此一天、秒杀、最后10个、至xx日止等等。
例如:
《限时秒杀!最后3天19.9元2人1票游3园》
4. 限物
许多产品在制造中会受到物件自身的制作局限性,此时可以让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产生信赖。关键词可以是“来自XX地”、“宝典”、“秘籍”、“百年传承”等。
例如:
《传承1200多年工艺的品牌,今天又干了一件大事》
5. 限地
许多地域属性强的产品使用此类广告语,通过圈地产生的效应,限制地域来提升产品的高附加值。
例如:
《来自长白山的极品小木耳,肉质厚、Q弹爽脆,快抢》
6. 限人
限制购买人员的身份,限制人员购买的数量,限制单个人员的购买金额等等,通过人员的限定来凸显产品的价值性。例如苹果的饥饿营销、网红店请人排队、连夜抢房事件等等就是此类营销。
例如:
《仅限xx大学生福利 | 今年毕业可直接保送美国大学》
7. 限心
当你限制了消费者的七情六欲,比如你失去了自由、从未闻过、从未听过、从未看过、未领会过等等东西,你就越想去拥有。
例如:
《你从未品尝过的民国名人菜,首次出现在深圳》
三、随堂赠送金句锦囊
1. 与有说服力的数据信息组合
为了增加说服力和可信性,建议和数字金句组合效果更佳。比如“开盘10天,成交3亿元,销售突破14.6亿”,让人感觉销售量大,销售额高,值得用户信赖。
2. 稀缺不能过多也不能多少
“稀缺”信息不能过于简单,只提示了“限量发售”,却没有凸现“稀”的原因将缺少说服的力度。如果数量很多,如“仅剩1000个名额”,则没有让人感受到很稀少,所起作用有限;如果你的产品的数量过少,如“仅剩余最后3名”,则让人放弃点击购买的欲望。
3. 不要用广告法禁止的限定词
在没有广告法之前,文案喜欢用限定词来制造稀缺感,然而当大家都这样说,其实也等同白说。以下部分属于广告法中禁止用的限定词。如果你有500万,随便用。
- 第一、全网第一、销量第一、排名第一、唯一、第一品牌、独一无二等;
- 最佳、最具、最爱、最赚、最优、最先进、最后、最好、最大、最高等;
- 国家级、国际级、世界级、千万级、百万级、星级、5A、甲级、超甲级等;
- 高级、极品、极佳、终极、极致、完美、臻品、巅峰、绝版、顶级、卓越等;
- 稀少、绝无仅有、绝不在有、稀世珍宝、千金难求、世所罕见、不可多得等。
4. 如果要使用,如何替代限定词
如果你还是要使用,那就用限定词所代表的物件来代替吧,通过物件的价值性嫁接到你的产品中。例如,不能写五星级酒店,那就用同等的酒店品牌代替;不能说CBD,那就用CBD的地标代替等等,要让所有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起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