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个互联网社区?
我曾经从事社区运营,从BBS到快手,始终和社区结缘,深深地喜爱着这个领域。尽管我曾经失败过,但我仍然爱着它。业内的社区层出不穷,但近十年死亡的社区也不在少数,能够艰难存活的社区则寥寥无几,知乎、keep、小红书、豆瓣等社区也只有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社区运营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微博和快手是做得比较好的社区。在此之前,我有一个问题:微博和快手是否算作社区?或者说,社区到底是什么?十年前,我认为社区是指BBS论坛、Web2.0和SNS等流行概念。然而,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社区的定义也有了新的解读,并且从产品形态的角度来看更加广泛。我们可以将介质视为交流载体,能够沉淀社交关系的产品形态定义为广义的社区。这里的介质可以是图文、短视频等内容,例如微博和快手;也可以是类似陌陌这样的聊天软件。社交关系可以是亲密的熟人,例如朋友圈和脉脉,也可以是陌生人之间的联系,例如陌陌和探探。我认为,一个互联网社区的终极形态,是将线下的城市和国家搬到线上,创造一个包容性和多样性极强,同时具备社交元素的平台。从人的层面来看,这个平台上拥有各行各业、各种阶层的个人,还有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并且群体之间保持着联系;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它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可以承载人和群体的功能。以北京这个城市为例,它拥有很好的包容性、多样性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您从事何种行业、来自何种阶层,都可以在北京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社区的“基础设施”来看,北京这个城市治安很好,非常安全,这是社区最基本的要素。此外,还有很多“功能”来承载社交,例如公园、商场、饭店、酒吧、KTV和健身房等。除此之外,还有经济体制等等,社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长的话题,这里就不再展开了。我不想讨论北京的好坏,只是拿它举个例子。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社区运营的艺术》,但我强烈不推荐它。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社区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运营。我认为,做好社区运营最关键的方面是建立用户的归属感。归属感可以带来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是一个优秀社区的核心竞争力。归属感这个概念比较虚,但可以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社区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2. 安全可靠的社区环境;3. 社会资本在用户之间的产生;4. 有自己社区的故事。首先,社区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是由公司创始人制定的,并自上而下落地执行的,不仅包括产品,还包括企业文化。以快手为例,其创始人程一笑曾在媒体上说过:“快手这家公司为什么存在,就是希望可以连接社会上被忽略的大多数,快手不是为明星存在的,也不是为大V存在的,而是为最普通的用户存在。普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普惠最根本的逻辑是,我们觉得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不光是明星和大V的生活有需要被记录,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值得被记录。我们希望用户在快手上得到幸福感。幸福感怎么理解呢?一个用户关注了一个有意思的人,或者理解了什么事情或者是道理,通过理解获得了成长,或者是得到了共鸣,这都增加了用户的幸福感。”这段话就是快手这个社区的价值观,公平普惠。这不是说说而已,还体现在产品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快手里看不到热门榜单或用户排行榜,每个作品在快手都有被曝光的机会等等,这是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社区产品。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全公司都在遵守和信奉这个价值观,让社区有了自己的魂,也是这个社区产品的战略支点。
社区的文化和调性,就像一个人的气质一样,是内在的东西,是精神层面的力量,非常重要。这种文化和调性是由社区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所决定的,是最初预设好的。回顾豆瓣、微博和知乎这些社区在过去十几年的兴衰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经历了很多变化,但它们的文化和调性始终保持不变。豆瓣一直是文艺气息浓厚的社区,微博则一直是媒体属性的综合社区,重点方向从大V到短视频再到垂类网红;知乎虽然抖机灵的越来越多了,但并没有改变自己作为知识社区的定位,用户必须在社区中发表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得到认可。这些社区的文化和调性的源头,就是社区的价值观,就好比在一个人小时候,就决定了他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社区必须提供安全和可信赖的社区环境,这是社区必须要做到的基本项。这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要保证社区的安全性,社区必须安全地存在,同时也要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社区因违规而被关闭的案例不在少数,打击是致命的,因此社区必须合规运营。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有多严重,Facebook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不再赘述。如果社区无法保证安全,用户的信任就会流失,这将导致社区的瓦解。因此,社区的安全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城市的治安一样,可能不会成为社区的卖点,但却是社区存在的必要条件。其次,社区必须得到有效治理,维持秩序,奖励好的行为,惩罚不良行为。知乎的一位负责人曾经用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来形容这一点,她说:“我待用户如初恋,用户看我是物业。”具体治理社区需要做什么事,我们可以引用知乎这位负责人说的一个例子:在过去的两年中,“上知乎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这句带有调侃的话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发现非常多的热点新闻、热点事件经过一两天的发展,都会出现一个反转的真相和结局。我们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了追溯,发现问题的根源出现在最开始的那篇文章,很可能是在编故事。基于我们选择了认真的态度,选择了希望知乎成为一个真实的问答社区,内容是可信赖的,我们封禁了“海贼——王路飞”的账号。这位“海贼-王路飞”在知乎社区一共回答过244个网友的提问,在各种问题下现身说法,将自己一生的故事(虚构)叙述得淋漓尽致。只有我们自身选择了认真,选择了可信赖,每一个选择来到知乎的用户在使用知乎时,也会默认其中的一些规则,成为可信赖的内容生产者与分享者。知乎在封禁了这类用户的账号后,还针对这个恶劣情况,在产品运营和算法层面都做了优化,就像是优化了治理社区的规章制度一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这类工作,在社区规模较小的时候,普通的社区运营人员就可以兼任,依赖的是运营人员的权威形象和影响力。不管多严重的事情出现,只要这个运营人员出面说句话,都得给面子听着,有点像“老大”。但当用户量级上升之后,就必须有独立的团队来负责了,而且这种依靠老大说话的管理方式也行不通了,所以就必须靠规矩。运营人员就是这个规矩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更像法官和警察。
社会资本是指人与人之间积极相互作用的统称,体现为信誉、权威、道德规范等形式。用户之间相互作用,会沉淀社交关系,这才会产生社会资本。产生的社会资本越来越多,对社区的归属感就越强。可以理解为,你在某件事上付出的精力或物力越多,就会越在乎这件事,直到不能自拔。社区希望用户在社区中付出更多,这样就会有归属感和粘性。以游戏为例:男生在游戏里遇到一个女孩,答应晚上十点带她去打副本,女孩特别开心地夸男生“真好”。这时候男生在游戏里对女孩有了承诺,为了维护个人信誉,晚上一定要按时上线,这样就能保证自己在游戏里的权威形象,还遵守了自己在现实社会中遵循的“说话算话”的道德规范。男生在游戏里就产生了社会资本,他对游戏的投入程度就会更深,归属感就会更强,那么男生在游戏里付费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微博希望用户多关注垂类大V,例如张大奕,而不是过多地关注明星,因为头部明星数量有限,只能吸引特别忠实的粉丝。此外,微博对明星的掌控力很差,因为明星发什么、什么时候发都主要取决于他们自己的个人情况。相比之下,垂类大V数量更多,内容生产量和活跃度也更大,他们更愿意配合微博官方,为粉丝提供更多服务,因此垂类大V的粉丝更容易产生社会资本,对微博的依赖度也更高。通过专注于垂类大V,微博能够覆盖更多用户,提高日活跃用户和变现能力。社会资本是运营中最重要的一环。在Facebook身上,对于增长来说,"aha moment"就是在7天内加入10个好友;在Dropbox身上,"aha moment"则是上传第一个文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为其实都是社会资本产生的具体落地点。同样,社区里的榜单和优质内容推荐也能产生社会资本。要想建立成功的社区,首先需要完整地描绘产品的核心功能流程图,了解社区的内在逻辑。然后,在这个流程图或内在逻辑中,找到几个关键节点,并从运营角度出发,提出提升这些关键节点的具体措施。例如,要增加发推特的用户数,可以进行分品类的做头部作者运营、做热点事件的话题引导、做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场景触发等措施。不要一开始就着手做具体的活动和用户运营,而是要先考虑决策逻辑,因为方向不对,再努力也会越来越差。社区的成功离不开社区文化和故事,这些故事常常源自社区内部,并通过全网传播。例如,鬼吹灯和明朝那些事最初是在天涯上开始连载的;屌丝这个词来源于贴吧;新浪博客的代表人物是徐静蕾和韩寒;网易跟贴也有元芳怎么看和去年买了个表;快手的老铁666和手工耿的发明等等。这些故事表明社区内部存在着许多可供筛选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有独特的社区文化,这也证明了社区的成功。爆款的本质是社区故事的全网传播,可以是运营包装策划的,也可以是网友自发传播的。爆款可以增强用户对社区的认知,加深对社区文化的理解,让这个产品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从而提升用户量。社区的运营必须遵守价值观和保证安全可靠,这是做好社区的约束条件。核心任务是如何让用户产生社会资本,以及如何做好外部传播。最后,社区需要遵守商业规律,实现自我营收闭环。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