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发:让你的内容不再孤芳自赏
作为内容创作者,有时候我们不仅需要撰写内容,还需要将其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内容分发的重要性和常见形式。
首先,内容分发的主要目的是使内容更加高效地传达到用户。不同平台的流量属性不同,因此同一内容在不同平台上也会有不同的用户。只有将内容曝光在更多的平台上,才有机会找到适合内容表现形式的平台。例如,罐头视频这类内容在秒拍上能够基于微博社交的基础迅速引爆,但是放到爱奇艺上,传播门槛就会提高。
其次,内容分发可以让用户获取到更多元的信息。用户需要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表现形式的内容。因此,作为内容运营者,我们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内容。
第三,内容分发为内容生态提供了更多的用户行为数据,有助于内容供应商和内容需求方更加高效对接。这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让内容平台的算法推荐更加精准。
关于内容分发的常见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内容生产者的主动传播,这更倾向于搜索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第二种是内容生产者和内容平台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让优质内容通过头部平台进行传播;第三种是内容平台的主动传播,这种形式很常见,但是有些是未经授权的,可能会造成版权问题。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内容形式与内容分发形式没有必然联系。内容分发形式越来越开放、合作更加多元化,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内容在不同平台的表现,并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为用户提供更多元的内容。
不同平台下,读者的心态和期待不同。我们需要考虑到用户在阅读内容时的状态,但是我们无法改变文章的结构、逻辑和语言调性。因此,在标题和引导语上花费一定的时间非常重要。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标题的水平需要和平台相匹配,避免误导用户。比如在头条上,一个标题过于夸张,用户打开内容后却发现内容过于严肃,就会选择关闭文章。在不同平台上,标题和引导语的差异需要被重视,因为它们有助于过渡标题和内容之间的期待感。
不同平台的流量扶持点也不同。例如,知乎的运营侧重点在于问答,因此我们需要将文章转化为答案来吸引读者。知乎每天都会推荐内容,这些推荐基于算法和编辑推荐。很多推荐都是因为某个问题的回答量多,某个答案的点赞和评论量高,因而进入了首页。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做到高点赞或评论,但我们可以从回答问题开始,先产生一定的曝光。短期内,我们的目标是回答问题。举个例子,如果我是一个新媒体观察作者,我会在回答问题时,将自己平常写的内容整理出来,发在知乎上。这样,我就能够依附于这些问题,获得一定的曝光。
除了运营侧重点之外,不同平台不同时间也存在着不同的着力点。例如,脉脉的问答在某些时间点上的互动性比专栏更强。因此,在不同时间点上,我们需要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平台和策略去分发内容。
在不同平台下,文章的来源和作者需要统一沉淀。这是因为用户不可能天天在关注这些东西。如果用户有一天不再对某个内容平台感兴趣了,他就会很长时间忘记你。因此,最终留下微信作为沉淀口是很有必要的,因为现在绝大部分人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微信上。
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12月,微信及wechat的合并的月活跃用户数高达8.89亿,而近30%的用户每天在微信上的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为了吸引用户的关注,我们需要主动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比如将文章首发在公众号上,或者最新文章都在公众号上发布。同时,我们需要告诉用户关注公众号的价值,并强调这个价值与其他内容平台的差异化。通过这样的引导,我们才能有效地吸引用户的关注。为了进一步增加用户的粘性,我们还可以加上个人微信号,这样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互会更加方便,甚至可以提高作者的个人形象。总的目的是通过内容分发,扩大流量盘子,并将所有流量承接在一个点上,这是流量获取与筛选的过程。我们需要通过朋友圈、公众号甚至直接对话的形式,与用户不断互动,提高流量粘性。当然,内容也是具备门槛属性的。因此,在进行内容分发时,我们需要注意排版美观,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同时,如果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更能吸引用户的关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