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营销:好创意,坏营销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自从电商兴起以来,营销人员一直在按照全年的营销节点进行活动策划,这些节点是他们一年中的重要指标和成绩单。但有一个令人悲哀的现象:90%的品牌节点营销都是好的创意,但是营销效果却很差。大多数品牌主和代理商在节点营销中,都是以节点话题为中心,产生一个创意主题,试图与消费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例如,甘孜文旅在春节旅游旺季推出了自己的宣传片《丁真的世界》。虽然这部影片展示了四川甘孜的美景,甚至引发了网络热潮,但从节点营销的角度来看,《丁真的世界》却是一个典型的好创意、坏营销。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为什么要在节点做营销呢?
我们之所以在节点做营销,是因为只有在某个节日里,人们才会产生“自发的群体行为”。例如,在情人节,女人们都希望男人送他们礼物,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情人节之外的日子里,品牌想要让一个理智的男人给他的女友消费,可能需要花费上亿的广告费用。节日是不断重复的行为仪式,这种“行为仪式”因为无数代的传承,已经变成了人们不加思考的习惯。当你思考今年春节为什么要放炮竹时,你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思考这个问题。在除夕晚上,我们不会思考是去打麻将还是去放炮竹,因为放炮竹已经成为了大脑的默认选项。因此,我们在节点做营销的关键不是沟通情感,而是塑造用户行为。
为什么我认为《丁真的世界》是好的创意,但却是一个坏的营销呢?因为这个创意只是借助丁真展示了甘孜的风景。虽然影片引发了网络热议,但讨论的话题是“丁真家乡在哪里”,而不是“丁真家乡有多美”。这种热议反而会抵消大家对甘孜风景的向往。我们可以略微改造一下这个创意。如果在宣传片中丁真留下一些私密的“线索”,比如他的耳环、童年的照片、树上刻下的祝福等,那么这些“线索”就会变成粉丝们去甘孜景区的打卡契机。好的节点营销,关键是塑造用户行为。那么,如何在节点里塑造用户行为呢?以下是三个操作步骤:
-
行为的寄生:节点营销是利用人们的行为惯性,而节日则是某些行为的无限循环。这些行为的惯性非常强大,由不得人们“反抗”。例如,在端午节吃粽子、扎红绳,在万圣节参加化妆舞会等等。人们天然对推销是有防备心理的,当品牌把消费动机寄生在这些“自发的群体行为”里,让消费者掏腰包就会像打招呼一样自然。
-
行为的预期:在节点营销中,品牌需要创造一个期待感,让消费者在节日到来之前就开始期待品牌的活动和促销。通过提前的宣传和预热,品牌可以在节日到来之前营造出一个期待感,让消费者在节日到来之前就开始思考购买的事情。
-
行为的固化:节点营销需要创造一个稳定的行为惯性,让消费者在节日之后仍然想要购买品牌的产品。例如,品牌可以在节日期间推出限量版的产品,或者在节日之后推出一些奖励措施,让消费者继续购买。
以上就是节点营销的关键操作步骤。在节点营销中,塑造用户行为是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只有通过行为的改变,品牌才能真正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实现销售增长。
百度的策略是将消费动机寄生在“自发的群体行为”中。实际上,“语音助眠广场”是百度APP听读模式下的AI语音包功能。如果在平常时期,百度向我们推广语音包难如登天,但一旦将语音包与失眠场景结合,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节点营销的关键在于察觉到特殊时期中的独特行为,并将这些行为用于自己的营销活动。我们再来看一个创意十足的例子。2020年,汉堡王刚刚买了很多户外大牌广告,结果疫情爆发了。空无一人的街道,汉堡王的户外广告打了水漂。汉堡王团队并不想让广告预算白白浪费,于是他们想出了另一种方式展示户外广告。疫情期间在家办公的人经常开视频会议。于是,汉堡王和Zoom联手,鼓励人们在视频会议中使用汉堡王的户外广告牌当做虚拟背景。然后,只要在Twitter上传视频会议截图并添加话题标签,就能拿到汉堡王买一送一的优惠券。疫情不能算是节日,但和节日很相像;都是在一段特殊的时间里,人们会产生“自发的群体行为”。汉堡王并没有费尽心思地洞察用户心理、熬夜撰写感人文案,只是在营销活动中找到了寄生之所。营销人应该做的不是试图改变消费者的行为,而是在其原有的行为轨迹上轻轻推一把,这就是第一个步骤——“行为的寄生”。只是找到寄生之所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让这些行为更有吸引力,从而放大消费动机。
行为的预期是指节点营销不是触发情感,而是唤醒本能。人们常常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情感和意志驱使的。因此,广告人总是认为只要和消费者达成某种情感共识,消费者就会采取行动。我上大学时读到了科比“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的故事,于是决定每天早晨5:30起床背6级单词。结果第二天,我是被室友“午饭吃点啥”的询问叫醒的。实际上,人类一直是多巴胺的奴隶。多巴胺是大脑内的一种分泌物,用来帮助细胞传递脉冲。多巴胺这种物质的作用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就是欲望本身。1954年,两位神经学家曾经在一只小白鼠身上做过多巴胺实验。他们在小白鼠脑子里植入了电极,阻止多巴胺的释放。结果呢?小白鼠不愿意进食、不愿意交配、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几天后,小白鼠就死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品牌主如果想让消费者产生购物行为,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都不如让他们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但是,我们不用给消费者注射多巴胺,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操控消费者多巴胺的分泌,这种方法叫做「预期奖励」。预期奖励是指当我们预期一件事情有机会获得回报时,我们体内的多巴胺就会上升。例如,在赌博之前,赌徒的多巴胺浓度会飙升,但是赌博获胜之后,这种浓度反而会下降。让我们将这个道理应用到节点营销上。如果想在节点上增加用户的消费欲,创意就不能只是做情感按摩,而是要在消费者的行为预期上多下功夫,让他们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去年七夕,我和老婆去了一家商场里吃饭。当晚因为堵车,我们到商场已经7点半了,各个餐厅门口都排成了长队。我们选择的餐厅是一家新开的港式火锅,叫做行运打边炉。领号时,前面还有10桌在等位。然而,服务员告诉我们,今天等位的时间可以直接兑换成金钱,一分钟一元钱。那晚,我们俩等了55分钟才吃上饭,但是并没有不耐烦。结账时,当服务员划掉了55元钱时,我反而觉得大赚了一笔。
在七夕节,许多人会出门聚餐,但是很容易遇到排队等位的情况。一些商家想出了行运打边炉和宜家的营销策略,把等位变成了一种行为货币,让顾客享受到排队等位的乐趣,并且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这种预期能够激发消费者的欲望,让他们更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节点营销的终极目标是让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固化下来,从而形成时间的复利。因此,节点营销的创意应该守旧,将品牌活动变成品牌民俗,让消费者在一年又一年的重复中不断固化自己的行为习惯。例如,百度在世界睡眠日、世界儿童日、国际拥抱日和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时间节点推出了同一主题的创意,旨在提醒家长们注意儿童上网安全。此外,百度还推出了儿童安全知识直播《别怕有我——家有儿女保卫战》,希望成为家长们年中必修课程之一。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塑造用户行为,让用户在时间的推移中形成品牌忠诚度。
今年三八女神节,内外推出了一项名为“微而足道,无分你我”的活动,邀请了八位亚洲女性分享她们的身体故事,旨在呼吁人们不应该被社会定义身材,每一种美都值得被欣赏。这个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传递品牌精神,更在于其勇气延续去年的创意。2020年三八女神节,内外推出了名为“没有一种身材,是微不足道的”的主题活动,邀请了六位“反白幼瘦”的女性,拍摄了一组春夏硬照。为了延续这个优质创意,内外需要将创意焦点转移到女性的行为动机上,从“表达”一种态度,到“号召”一种行为。与其只是通过情感沟通表达态度,内外可以联手独立摄影师,向全世界女性征集“身材故事”,鼓励每一位女性勇于展示自己的身材,让身材成为自我美学表达的一种方式。被选中的身材故事,可以成为内外时尚大片的主角,享受更多的福利。通过多年的重复,这个活动可以固化成一种品牌民俗,最终将这个节点私有化。因此,在节点营销中,不仅要洞察用户的心理需求,更要洞察用户的行为轨迹,塑造用户行为,将节点活动固化成品牌民俗。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