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营销“人性弱点”,是营销人最大的“人性弱点”
“有哪些人性的弱点是营销常用的”?
营销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其中有两个人性的弱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个是,我们往往关注人性的弱点,而忽略了人性的优点。这也是为什么普通人和营销人都热衷于阅读《人性的弱点》这本书,而不是它的姊妹篇《人性的优点》。第二个弱点是,我们倾向于从捷径上寻找成功,而不是通过努力和智慧获得。这种套路意识和捷径意识,使我们往往被营销人员牵着鼻子走。
营销是以“价值”为核心的。
营销的核心理念是以“价值”为前提。企业和产品存在的价值不是为了骗取客户的钱财,而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客户需求。因此,营销人员需要研究人的消费行为规律,这是营销最为基础的功课之一。营销的核心概念“价值”,是指顾客能够感知到的价值,而不是虚无缥缈的YY。科特勒老爷子说:“营销是行为经济学的另一种说法”,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和掌握消费行为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可积累的营销。
广告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广告是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了解广告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至关重要。权威证言和消费者证言是广告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分别利用了心理学上的“权威效应”和“从众效应”。虚拟所有权则是利用了“损失厌恶感”和“期望理论”。广告中还有其他影响行为的小技巧,如3B法则等。《影响力》这本畅销书也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技巧和框架性概念。但需要强调的是,广告只有在提供价值的前提下才能被认为是有效的营销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营销中的一些行为规律和影响力工具。这些工具包括“互惠”、“承诺与一致性”、“权威”、“社会认同”、“喜好”和“稀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模式化反应,而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些行为规律包括“从众”、“迷信权威”、“损失厌恶”等等。在行为的驱动系统中,本能比情绪和理性更加重要。人类不是感性的理智动物,而是有点理智的感性动物。市场从不会理性,只会用一种感性代替另外的感性。
人的行为机制非常复杂,大部分时候并不是一两种条件起作用。从众和个性是一对矛盾。从众基于安全本能,个性是基于性本能。同一个人可能会做从众选择,也可能做个性选择,环境是决定因素。在不同的状况下,同样的事情可能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为了方便整理这些错综复杂的消费行为规律,我们可以按照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维度,按照消费者与自己、消费者与他人、消费者与组织、消费者与环境的四组关系,把消费行为规律分成8个类别。分别对应人的本能、安全、存在和发展四大基本需求的外在和内在。
其中,消费者对自己的自然行为规律是基于自我本能的内在驱动,包括追求快感、舒适、欲望满足和生命延续等;消费者对自己的社会行为规律是基于自我存在的内在驱动,包括追求存在感、与众不同、找到自己的角色和自我实现等;消费者对他人的自然行为规律是基于自我安全的外在驱动,包括比较优势、不受威胁、掌控他人和避免压力等;消费者对他人的社会行为规律是基于自我发展的外在驱动,包括良性合作、三观一致、无缝衔接、零成本沟通、情感共鸣和互相依赖等;消费者对组织的自然行为规律是基于自我安全的内在驱动,包括归属感、组织安全感、力量和荣誉等。
总之,了解这些行为规律对于营销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平衡,更加严谨地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影响力工具来促进消费。
消费者的社会行为规律基于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强调共享互助、奉献组织和影响组织发展,同时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消费者的自然行为规律基于自我本能的外在驱动,关注获取与付出的平衡、价值与成本的匹配。消费者的社会行为规律则基于自我存在的外在驱动,关注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及社交收益或风险。以上行为规律在产品中的体现包括使用价值、功能效果、金钱时间成本、代表个人身份以及社交收益或风险等。
消费行为规律和心理学效应可以归纳为八个类别,包括人的本能、安全、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和外在驱动。营销的核心在于价值,而不是套路,依赖套路的营销往往成本高收效低,只适用于一次性的欺诈行为。应该像对待家人和朋友一样对待用户,讲清楚方法,而非忽悠。掌握消费行为规律需要了解人的模式化反应和非理性行为,以及本能、情绪和理性等驱动力。同时,应该按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维度,把人与自我、他人、组织和环境的四组关系划分为八个消费行为规律类别。营销没有捷径,不应把消费者当傻子,更不能做自以为聪明的傻子。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