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策划师
会展策划师(The convention plans teacher)
什么是会展策划师
会展策划师就是从事会展的市场调研、方案策划、销售和营运管理等相关活动的人员。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会展(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场馆租赁、奖励旅游等)项目的市场调研;会展的立项、主题、招商、招展、预算和运营管理等方案的策划;会展项目的销售;会展的现场运营管理。
会展策划师主要涉及行业
会展业概况、会展业的发展、会展经济、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会展策划和组织、会议服务、展览组织、展览服务、会展旅游与奖励旅游、会展营销市场分析、会展产品定价与收费、会展营销渠道策略、会展服务的有形展示、会展市场推广与网络营销、会展市场营销技能、展览项目策划、展览场地策划企业参展策划、会展流程管理、会展人力资源管理、会展场馆与设施管理、会展物流管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项目的启动、会展项目计划、会展项目的实施与控制、会展项目的财务管理、会展风险管理、会展项目评估等。
会展策划师的行业背景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会展业成为我国各主要城市的一个“显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两年,全国每年举办的达到一定规模的展会活动项目约3000个左右,进入市场的会议项目则数以万计,会展业创造的直接收入超过百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的关联产业的经济产出则约有近千亿元。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撒钱产业”的会展业正依托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崛起。但是由于我国会展业和对会展经济研究都起步较晚,会展教育亦相对滞后,各地都缺乏真正懂会展业的人才。会展人才培养和发展成为制约着我国会展业务的开展及会展的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的瓶颈。有业内资深专家指出,我国展览会数量已经很多,但真正形成国际品牌的屈指可数,其关键在于策划人才的缺乏。
会展业人才,大致可分成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性人才,前两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会展业人才,会展核心人才中会展项目策划和营销人才尤其重要。目前,在展览和会议行业中,具体的岗位设置因公司的业务需要和人力资源状况不同而相异。但无论岗位怎么划分,较重要的管理岗位都有市场调研、项目策划与规划、项目销售和运营管理这几类。
就国际展览业而言,中国大陆被认为是展览业发展最快的地区。有专家提出国际展览业重心“东移”和亚洲展览中心“北上”的观点;中国展览业的长足进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此形势下,欧美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针对中国会展业的竞争对策。相比而言,国外会展人才培养体系相对成熟,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良好完善的会展理论,如德国已经有专业公司培训会展人才,美国则是高校和培训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他们的人才培养更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国际会展师已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职业,丙炔设置相应的证书考核标准。随着中国申博成功,上海将成为21世纪亚太地区的重要会展中心之一。仅从展览会一项看,上海平均每周要举办5.5个展览会,每场展览会需要专业人员80—90人,而上海会展业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100人,同时会展运营管理、广告和物流等复合型人才也仅能满足1,3的市场需求。考虑到会展公司、场馆和酒店等产业链上公司的增量、2010年世博会自身需求等因素,人才缺口会更大,尤其是懂得策划与管理的高级会展人才特别稀缺。据业内调查,一般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会展项目经理的月薪(不包括项目提成)都超过5000元,比较出色的人才甚至月薪超过1万元。
会展策划师培训意义
通过培训,使学员了解国内外会展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会展策划和管理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参与会展策划与管理,懂得规则,使会展在规定的范围、时间、质量与成本等约束条件下,达到既定的目标;进一步探讨如何从整体上提高会展策划与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以使我国会展行业尽快与国际接轨。亦从中提升会展人才的自身价值。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会展经济日益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对会展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目前我国会展业从业人员已达100多万人,其中从事会展营销策划、运营管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有10多万人,这些从业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严重制约着我国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和逐步完善会展管理师资格培训认证体系,尽快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会展管理人才队伍,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和逐步完善会展管理师资格培训认证体系不仅能满足我国会展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而且对提升会展行业面向国际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国会展经济的规模化、专业化进程,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