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不联网”到“互联互通”,互不联网的“墙”该怎么拆?
互联网本来的逻辑就是人人一个域:Domain,互联而成网:www 即全球广域网,原先人们通过记住域名,也就是domain name ,相互连接,联系沟通,交换信息。
后来,很多有钱人,看到了上面的商机。在上面创造更加方便使用的软件、工具,建立了一个个独立的平台或生态,大家基于他们的工具,平台使用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巨头平台的建立,互联网变成怎样了呢?
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新版的地主与长工的故事”
从前,有个大地主,家里有很多长工。他们把彼此之间碰个面,偶尔相互瞟个媚眼之类等私下交流称之为“私域流量”。
当然,偶尔之间他们也会互相交易一些物品、服务需要、相互交换一些彼此需要的产品服务。因为长工数量众多,地主家里确实非常繁荣。
慢慢的长工们形成一种错觉,开始把地主家直接当自己家了。他们称地主家为“公域”,自己干活的地方叫私域。地主发现长工们能把地主家,当长工自己的家,也是乐坏了。长工们对地主家有“主人翁”意识,不论哪个地主都是开心的。于是,也就顺水推舟说这就是长工们的私域,长期给长工们灌输“共同家园”的思想,一起共赢、发展说“平台就是互联网生态”,地主家就是大家的互联网。
但是问题来了,原本社会就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大生态,有国家在收税维持公共服务,其实,绝大多数国家是亏损。而巨头平台们都要攫取暴利。
换个角度,早期各家地主们,为了吸引更多“长工”,会给长工们更多报酬。
后来,长工人就这么多,利益就这么多,地主们也想得到更多。所以,红利自然就消失了。
去年贾鹏雷在他们亿邦动力的年会上说:电商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无论你如何辗转滕挪,都无法逃脱七大电商平台的垄断与剥削。
平台都是商业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必然的。我们不能完全把垄断的责任都推给平台,是不是该找找我们自己的问题?
企业自己在互联网世界“存在”缺失:
“无入口,无官网,无链接,无内容,无流量,无数据”
企业自己互联网“私域存在”的缺失问题,是自己主动放弃了私域或互联网上的私人领地的拥有来换取平台带来的一点点早期便利,把巨头平台的账号当成自己的私人领地。
然而,大家自己互联网领地的缺失也会导致企业用户(数字)资产流失。
a. 独立入口的缺失,官方私域的不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数据无法沉淀
b. 我们所有的客户和客户数据都是第三方平台的。
c. 只有流量管道,没有蓄水池,所有访客成过客。
d. 花钱买广告,形成意向的客户数据却在平台手上。
不管那个平台,你要一次联系很多客户,都是要封你账号的。
虽然,商家意识客户数据是企业的私有数字资产,但是还是无从积累,一直在不停的在流失。
所以,企业不分大小都应该是平台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