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盲盒”:跑偏的“流量密码”还能用多久?
近来,“盲盒+”成为了一个流行的概念,在不同的市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这种模式的成功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产品本身缺乏实用性、价格高昂、让消费者上瘾、市场投机等。在各种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抱怨“盲盒+”模式。因此,商家和消费者都需要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行动来改变这种情况。
盲盒市场的发展如火如荼,从手办、文具、美妆、手机、服装、机票,到宠物、食品、药品,盲盒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成为了多个行业进行商品营销宣传时的一大主要表现形式。然而,这种模式的过度使用已经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盲盒市场的泥沙俱下,使得“盲盒+”相关商品在不少人心中成了“智商税”的典型代表。在市场中,商家和平台都应该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做到理性消费,审慎且准确地辨别产品种类、服务品质等内容,全面考量自身消费状况,避免盲目选择而造成损失。
要解决这些问题,商家和消费者都需要做出改变。商家需要改善产品本身的质量,并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从而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消费者需要避免盲目消费,理性消费,并准确辨别产品种类、服务品质等内容,全面考量自身消费状况,避免因为盲目选择而造成损失。只有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让“盲盒+”这种模式真正成为一种受欢迎的购物方式,而不是一种负面的购物经验。
盲盒:从激发好奇心到产生不良消费观念
盲盒作为一种营销方式,最初是商家为了回馈消费者而采用的一种奖励机制,但在国内市场中,它已经演变成一种披着“盲盒皮”的抽奖方式,是一种刺激购买行为的销售手段。盲盒消费的特点是未知不确定性、成套成系列、随机概率机制等,容易引发消费者的赌徒心理、非理性消费、攀比心理、炫耀性消费等不良消费生活方式。虽然一些行业的盲盒商品也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神秘感,但是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当理性对待,不要因为好奇心而盲目跟风,避免产生不良消费观念和心理。
盲盒市场乱象,法律法规不断出台
盲盒市场的乱象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一些盲盒公司因涉嫌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违法行为,被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和整改。同时,近年来,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例如《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江西省首份针对盲盒生产经营活动的合规指引等,来规范盲盒市场的经营行为。其中,《盲盒指引》更是提出了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措施,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通过销售现场询问或者网络身份识别等方式,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同时,盲盒经营者应以显著方式提示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购买盲盒应取得相关监护人同意。这些措施有助于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盲盒指引》针对盲盒经济中存在的多个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盲盒经营者应当在向消费者销售商品之前,以显著的方式公示商品名称、商品种类、商品样式、抽取规则、商品分布、商品投放数量、隐藏款抽取概率、商品价值范围等关键信息,以确保消费者在购买前了解这些信息。同时,《盲盒指引》还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通过后台操作改变抽取结果,或者以任何方式变相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盲盒消费投诉不断涌现,如“首抽仅0元,立即上车”、“5抽必出智能手机”、“每3发必出稀有/史诗/传说款”、“超值保底100%有礼”等虚假宣传、商品价格虚高、产品质量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将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而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源于第三方作者授权、网友推荐或互联网整理,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学习与参考之用。所有文本和图片版权归原创网站或作者本人所有,其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版权侵犯或转载不当之情况,请您通过400-62-96871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尽快进行相关处理与修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